“斜杠”概念逐渐传开,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被称为“斜杠青年”,他们的个人介绍会用“/”来区分开不同身份。“斜杠”折射出社会变革,在创业、创新大潮下,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“斜杠青年”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土壤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单一的工作,而在空余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,“玩得好”的,则能够将其转化为另一份有可观收益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,当然,“斜杠”也从另一个角度回馈了社会。
今天起,青年报将连续报道多位“斜杠青年”,展示他们多角度的生活。本期报道,记者采访了两位职业公益人,在“斜杠”的另一边,一位是律师、投资人,另一位则自称“打工仔”、“创业狗”。
青年报首席记者范彦萍实习生朱嘉雯
律师/公益投资人
既有律师的谨慎,又有投资人的大胆
从华政毕业后,1979年出生的郑建军成为一名公证员,因为机缘巧合,他转型做自贸区的法律服务,主要聚焦跨境投融资、体育、娱乐等领域。
无数个白天,他在位于陆家嘴(600663,股吧)的办公室里,西装笔挺地接待客户。空闲之余,他又穿梭在各个创业项目的路演现场,听着一个个创客的口中蹦出稀奇古怪的创意,然后用投资人的审慎眼光打量这些项目背后可以延展的寿命。
一个是以专业见长的律师,一个是需要有点眼光有很多胆量的投资人。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职业在他身上竟然无缝兼容,这样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。
打完棒球,换下运动服,郑建军娓娓道来自己“斜杠”的经历。“多年前,我结识了一家创新机构的负责人,加入了这家创投俱乐部,为俱乐部做法律顾问。”说到此处,他停顿了下,若有所思,那时的他兴许没有意识到,多年后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添上投资人这一称号。
在俱乐部当副会长的这些年,他陆续看了一两百个项目,对项目也越发有感觉。虽然做律师时也接触过不少投资人。但一旦身份转换,短板立现。“我和大部分投资人不同,他们是时刻提醒自己,要小心一点。我却一直在告诉自己,要更大胆一点。这是因为,做律师时,我的风控意识很强,凡事小心谨慎。但投资时,需要有点高瞻远瞩的眼光,否则,你极可能与一匹黑马失之交臂。”
俱乐部当年曾与近年来新崛起的电影新秀“小徐克”接洽,因为持谨慎的态度,一些项目没有快速深入下去。“小徐克”后来在张江落地生根,先后上映了几部动画片。
他也曾考察过中国电信的一名员工发明的电子排队系统,思虑许久,放弃了这一项目,这位小伙的技术后来被别人投了,运用到APP上。
放下顾虑,收敛小心,渐渐地,他向几个小项目伸出了橄榄枝,在投资人的职业履历上描下了淡淡的一笔。
今年开始,俱乐部开始注册成立公司,原本当做爱好来做的投资立即“转正”成了副业。郑建军开始将投资的方向瞄准了公共事务和公益组织的孵化。
最近,他又将目光锁定了一个爱棒球的项目,创始人是位年轻的妈妈,打算将目标群体定位于楼宇白领。想将小众体育融入楼宇,打造智慧体育。
创业者/公益人
收到感谢信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
1986年出生,上海人,创二代,钱嘉的身上已经有了多根斜杠:父亲掌管的粮食企业的CEO兼创新部负责人、信息软件公司创始人、公益人。
“可能很多人认为最后一个身份公益人只是一项兴趣爱好,不,这是我的职业!”钱嘉坚定地表示。
钱嘉的办公室位于黄浦,仓库落座于宝山,工厂在外地。昨天上午一大早,他驱车前往宝山仓库配合工商局例行审查。周末的时候,他又忙着打理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公益事宜。
去年8月,钱嘉开始自主创业,z自称“创业狗”,神经紧绷,睡眼惺忪,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。在繁忙中,事业渐入佳境,正在此时,钱嘉却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公益事业中。
“我在大学时,父亲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慈善,每年我们家总会收到厚厚一叠信,捐助奖励申请表与受捐助的感谢信之类的,字里行间描述的生活的不易。我觉得应该去那里看一看。”
前往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实地考察时,不同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让他讶异。“村里的教育点真如电视里播的那样:斑驳的墙,破旧的桌椅。小朋友甚至要翻山越岭才能来读书……”
父亲对印江的帮助持续了近十年,但往年,长辈们只是在物质方面给予援手,捐钱捐电脑。钱嘉很快发现,哪怕一次捐五六十台电脑,平摊到那么多学校,也是杯水车薪。这次实地考察让他重新思考,“假如能确实帮到当地,让当地经济发展,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,让县里自我造血能力加强,这样岂不也是更好的方法吗?”
带着这样的想法,他与当地县委、政协、工商联、教育局、旅游局、招商办等都进行了洽谈,最后决定在几个自己的优势产业着手,努力帮印江改变贫苦的面貌。印江是多山地形,山色青芜,但没有工业,他就通过公司的农业销售资源为印江的农产品(000061,股吧)谋求销售渠道。印江有红色景点,但缺乏开发推广,他就利用自己MBA同学就职于旅游机构的便利为印江争取推广机会。印江缺少教育发展,他又牵线搭桥,实现了当地教育局与上海优秀教育资源的对接,并大力捐助当地教师。
“每年我都会收到砖一样厚的感谢信。但我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多。”钱嘉说:“他们的文字很朴实,歪歪扭扭的字甚至未必看得清,但是字里行间都诉说着生活不易。很厚重,很有分量。我们做的太少,远对不起他们的感谢。”
[谈“/”]
人生多一点选择但不要无意义的斜杠
对于自己成为时髦的“斜杠青年”,郑建军有不同的看法,“所谓斜杠,就是人生多一点选择,尽情地展示一下自己。”
“你身上有更多的职业,就意味着肩负着更大的责任,而不是更多的收入。”郑建军认为,这些职业之间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,否则是不合适的,产生不了协同效应。譬如律师和投资人,有一部分职业属性是重合的,所以我两个身份转换起来不是很吃力。
在他看来,1+1等于2的斜杠是没有意义的。“我比较看重的是,你的职业生涯是否能螺旋式地上涨。打个比方,我现在主业是律师,副业是投资人,然后我发现投资人越做越顺手,可能两个职业又合并为一个职业,全职做投资人。再假设,之后我对慈善有了兴趣。那时我的主业是投资人,副业是慈善。就这样循环往复。到了我这个年龄,要学会放下。”
郑建军透露说,自己有些朋友一张名片拿出来,头衔十几个。“时代变了,如果这些斜杠不是你真心喜欢的,没有内动力,或者说只是一层保护壳,一重光环。这样的斜杠不要也罢。每个人需要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。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,讲究的是术业有专攻,有担当,而不是看你能接龙多少斜杠。”
钱嘉对斜杠青年有着不同的解读。“坦率而言,斜杠相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手段、是方法、是通道。关键是这些斜杠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,追求自己的理想。无论家里的事业、创业抑或公益,追求的是那份责任感、使命感。所谓责任感,是对于父亲创立企业需要后继有人的责任。所谓使命感,是对于企业行使公益(印江事宜),行使社会责任的传承。我觉得很多时候,我的言行不再只是随着自己的喜好,而是代表组织。”
他还认为,当自己的行为真实地帮助一些人时,这种因为付出而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,甚至远胜一些物质上的激励。“所以这是我对于斜杠的理解,通过更好的途径来追求更好的自己。力所能及,帮助他人,共赴理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