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三伏天特别长,中伏有20天,整个三伏天加起来长达40天,直到8月22日才出伏。
北京自6月1日入汛以来就开启了“连阴雨”模式,6月份有22个雨日,7月份有21个雨日,都比去年偏多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京下雨最集中的时段,高温加潮湿,人就像住在蒸笼里。在“加长版”桑拿天里,防暑降温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除湿。
渗透人体悄无声息
“昨晚洗T恤,今晨居然未干,湿度够大!”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7月21日发出的一条微博,引起共鸣。8月3日,他又在微博提醒,天气闷热勤补水。
“我的衣服也没干,到处潮乎乎的,有一种南方梅雨季节的感觉。”
“今年雨水太多了,特意从网上买来几个吸潮袋挂在大衣柜里,没想到半个月居然吸了300毫升的水。”
俗话说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”在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“六淫邪气” 中,中医最怕“湿邪”。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,最容易无声无息渗透到人体里。冬天去过南方的人,可能都不会忘记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。南方的冬天气温要比北方高很多,但很多人能承受北方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干冷,却受不了南方的寒湿。同样,桑拿天里的平均气温不是最高,但却让人喘不过气来,这些都是因为湿气作祟。
湿气很狡猾,从来不孤军奋战,总是与别的致病因素狼狈为奸。湿与寒在一起,被称为湿寒;与热在一起,被称为湿热;与风在一起,被称为风湿;与暑在一起,被称为暑湿。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,人体正常排泄代谢产物的途径是呼吸、排便和出汗。由于三伏天的空气湿度常高达80%-90%,人体内的汗液难以排出,便造成了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,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转,导致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胃口变差。而且,低气压会使人体内血液的含氧量变低,增加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危险。
坏习惯最易招来湿气
我们看中医,常听大夫说病人体内湿气太重,体内湿气是怎么来的?
从人体构造来看,水占比大约为70%-80%。脏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、运行、代谢,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产生水湿,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。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,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,而我们以下这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加重湿气的产生。
贪凉: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,给“湿邪”入侵创造机会。
不吹干头发就睡: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,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,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,导致“湿邪”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。
对着空调吹: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,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,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,损伤阳气。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,夏天反而比比皆是,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。
睡眠差:很多人喜欢熬夜,从中医角度来说,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,表明体内湿气过重。
喝大酒: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,但别忘了酒助“湿邪”,尽量少碰。
老坐着: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,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,影响湿气的排除。
穿得少:“只要风度,不要温度”很容易让“湿邪”侵入身体。
不通风:不注意房间的通风,潮气自然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