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。” 2015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2016年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“打响”。这一年,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哪些工作?五大任务完成得如何?中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五大任务齐头并进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治理的主线,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“总动员令”。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,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,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,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要完成这样的目标,落在了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上。
围绕着一条主线、五大任务,各部门各地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“去产能”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首位。一年来,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国务院6号、7号文件,制定出台配套文件及具体措施,并与省级政府、中央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。同时,深入实施淘汰落后、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、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,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,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验收,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并推行减量化生产,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,加强典型经验总结推广。特别是,企业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取得进展。钢铁方面,宝钢、武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。煤炭方面,全国6000多处30万吨/年及以下的小型煤矿中,已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范围;中央企业煤炭业务板块进一步优化。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、煤炭去产能2.5亿吨的目标任务均已提前、超额完成。
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。一年来,不同地区立足自身实际,以扩大有效需求、打通供需通道等方式消化库存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1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,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。
近年来,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,债务规模增长过快,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。针对去杠杆,中央发布《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》,提出去杠杆的7种主要途径。各地树立底线思维,高度警惕以高杠杆、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风险。10月末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.1%,同比下降0.7个百分点。目前,部分银行已经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规模超过1000亿元。
降成本全面实施。一方面,减税降费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,1-10月营改增整体减税3717亿元,四大行业试点以来全部实现减税;依此推算,预计全年减税超过4700亿元,加上带来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,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。另一方面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已先后取消或下放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618项,全面消除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,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230项,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03项。此外,降低人工、资金、用电等要素成本。总的看,企业成本降低,前10个月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.85元,比上年同期减少0.24元。全年预计降低企业成本超1万亿元。
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。一是突出重点领域补短板。补短板工作方案明确,“十三五”期间要突出脱贫攻坚、灾后水利和城市防洪排涝、农业、软硬基础设施、新产业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领域的补短板建设,这些领域也都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;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。今年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近千亿元,并先后安排了三批专项建设基金,集中力量加大对脱贫攻坚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升级改造等补短板重点领域投入;三是加大对社会资本补短板的支持力度。印发基础设施领域PPP工作导则。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,梳理出60条地方促进民间投资的典型经验和做法,印发各地借鉴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深化放管服改革,为企业投资创造便利条件。
对于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,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宁吉喆指出,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呈现“五稳”、“五好”特征:增速稳、价格稳、就业稳、产业稳和需求稳;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、创新和新动能成长较好、企业效益增长较好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、市场预期转好。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:稳增长,稳定扩大有效需求,增强民间投资发展信心和意愿;稳物价,保持物价总体基本稳定;稳就业,筑牢民生底线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中国经济“新气质”初露端倪
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中国。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被提出时的论断已经发生,中国经济新气质初露端倪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上涨3.3%,自9月份打破连续54个月下降走势以来,连续第三个月正增长;1-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万2568亿元,同比增长8.6%,增速比1-9月份加快了0.2个百分点。而成本、存货和资产负债率都同比下降;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1.7%,环比增0.5%,,延续9月份以来的上行走势。同期财新PMI录得50.9%。官方和财新PMI均高于临界点,均显示制造业呈现回暖态势。
中国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前3季度,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.87亿元,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2.06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,亏损面同比下降21.21个百分点。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表示,钢材库存下降,价格回升,表明化解产能的阶段性效果已初步显现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是实实在在的,而且超出预期。一些落后产能退出后,供给领域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,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钢铁煤炭价格回升,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好转。
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,生产领域通缩明显缓解,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,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,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,由降转稳的条件逐步积累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。
供给侧改革久久为功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必须打赢的“硬仗”。喜见成绩,但面临的困难却不容忽视,改革仍在路上。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经济稳定和长远大局。从长期看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剑指中国经济当前的“顽疾”,对经济的健康和活力大有益处。但从短期看,部分企业、行业、个人受到影响冲击在所难免。这使得在具体操作中,极其考验决策者把握和平衡的智慧和定力。
“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,但绝非一日之功,正因其推进难度大、短期难见效,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战略定力。”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。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、首席专家陈东琪表示,要在新常态下展开新一轮复苏周期,就不能走“价格驱动、数量扩张”的老路,必须走“创新驱动、质量提升”的新路。“创新驱动复苏”首先要制度创新,以法律方式实现永久性产权保护,从制度上稳定资本和资产,稳定民间投资,不断释放内生增长动能。其次要落实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,着力给企业松绑减负,持续激励创新创业;通过筑牢由市场自动调节器调节经济的微观基础,创造公平交易、自由竞争的发展环境,促进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复苏和长期稳定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:“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,同样,离开不断改革,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、不可能久远。”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,要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战争,必须保持定力、形成合力、统筹兼顾、动态优化、全力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