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在杭州拍摄的一手机上安装的滴滴出行和优步客户端图标。
当日,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。
龙 巍摄(新华社发)
移动出行行业,与众多人的利益息息相关。因此,滴滴优步合并后的一举一动引人关注。业内专家表示,企业的强强联合,有助于移动出行行业告别“烧钱大战”,进一步迈向正规化、品质化,但行业竞争的烈度与强度,并不会因此减弱——
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已暂告一段落,但此举将给移动出行带来哪些影响,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问号。这不仅是因为移动出行何去何从,将深刻影响行业从业者与消费者的生活细节。作为O2O行业中成熟度最高的细分领域,移动出行的一举一动对行业更起着“风向标”的作用。
滴滴优步合并,时机为何会选择现在?是否会形成垄断进而影响消费者利益?移动出行行业将驶向何方?针对这些各界关心的热点焦点话题,《经济日报》记者采访了多位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。
合并是否伤害活力
“刚合并就涨价了”“补贴应声而止”,连日来,关于滴滴优步坐地涨价的言论在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随处可见。果真如此吗?8月2日,《经济日报》记者乘坐滴滴专车从北京马家堡到西安门,花费43元,并有9.3元优惠券补贴。两周前,记者乘坐滴滴专车,同一路线的花费为44.1元。可见,滴滴优步合并后坐地起价言论,有不少水分。
补贴虽然是出行平台揽客的制胜一招,但从监管层而言,补贴也需要有底线。刚刚出台的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就明确规定,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,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等行为。可见,从长远而言,补贴还真有可能缩水。
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就表示说:“当两家企业获得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后,没有动力也没必要再投入巨额补贴来拉拢消费者。”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也认为,“巨额融资、不计成本补贴,是滴滴与优步成长的必杀技。但是任何商业模式,终究还需盈利。”
不过,对消费者而言,补贴减少不一定是坏消息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认为,单纯通过价格战来争夺用户,忽略服务和安全,最终依然会伤害到用户体验。他表示,收购有利于移动出行服务走向正规化,品质化。
市场普遍的担忧还在于移动出行是否会出现垄断。数据显示,2016年一季度专车市场中,滴滴专车份额以85.3%排名第一,优步以7.8%排名第二,二者合计已超过90%。吴伟强坦言: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,竞争的市场是一个理想的市场,垄断和寡头会削减竞争水平,从而使得市场缺乏效率。”
在北京中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任鸿雁看来,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所谓垄断。“其实不用纠结是否需要进行反垄断申报,而是要看二者合并之后,是否触犯《反垄断法》的规定,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。”
为何选择现在“牵手”
滴滴出行获得苹果10亿美元投资,优步获得沙特公共投资基金35亿美元,优步宣布新一轮融资高达60亿美元,滴滴出行宣布新一轮融资高达73亿美元……消费者对不久前这些“一山更比一山高”的融资记录还记忆犹新,手握大把真金白银的两家企业应当颇有资本,为何还要合并?
有钱不假,但钱不能这么花。数据显示,滴滴出行在过去的一年中,每周要花7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,每年花40亿美元来补贴司机;而优步中国过去一年补贴达到10亿美元之多。易到创始人周航甚至表示,2015年整个出行市场花掉了200多亿元。
“烧钱大战”令滴滴与优步的资本方相当担忧。东南大学交通与法制中心主任顾大松将“烧钱大战”斥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“割喉式竞争”,“收购证明了市场和资本理性。”中国跨境电商委员会原秘书长刘强则表示:“互联网时代的资本运作与以往有所不同,它是基于全国性市场的整体联动投入,投资量大,市场启动快,竞争厮杀也更激烈。在竞争格局基本明朗后,投资方为了寻求投资效益和规避风险,必然加快整合的速度与规模。”
促成滴滴优步联姻的另一个因素,则是政策环境的优化。在滴滴的收购公告和企业负责人的内部邮件中,多次出现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张婧表示,上周网约车新政的出台,明确网约车获得合法地位,对滴滴优步中国作出合并决定有重大推动作用。一方面,网约车身份“转正”,产业发展趋向明朗,另一方面,未来两大平台都面临申请相关资质,获得地方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等问题,合并也将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效率大幅度提高。
市场会否归于一统
行业第一、第二“在一起”了,移动出行行业会因此硝烟平息吗?与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业务高度相似的神州优车,今日开盘一小时股价就跌去4.27%,似乎印证了市场对未来竞争的悲观态度,但真的如此吗?
从移动出行领域来看,滴滴与快的合并后,市场同样认为格局已定,但随后优步依然成为滴滴有力的竞争者。从目前来看,易到、神州等企业也并未服软。周航在其内部信中就表示:“有人说老大和老二合并之后,市场就归于一统了,天下并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。”8月2日,易到的母公司、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也在微博上发声力挺:“专车之战没有结束,生态助力才能创造更高的用户价值和更好的服务体验。”
考虑到移动出行用户和司机黏性并不高,短期之内,竞争似乎还将继续。但无论如何,握有巨大市场份额,滴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代表中国移动出行的整体发展方向。那么,滴滴下一步将如何出招?
一方面是继续开拓国际市场。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,滴滴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化策略。不过,由于之前投资的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、美国分享出行领域的知名应用Lyft、印度最大搭车服务公司Ola,实际上都是优步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,而现在优步已经成为滴滴出行股东。如何处理这一“剪不断理还乱”的关系,将是滴滴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另一方面则是腾出手来发展新技术,开拓新业务。市场研究机构艾媒表示,纯靠平台佣金收入难以支撑专车的可持续发展,运营商必须在稳定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扩展周边业务。滴滴出行资深副总裁陶然此前表示,滴滴将在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寻求技术突破。此外,先后投资了优步和滴滴出行的中国人寿,还有可能为移动出行带来新产品。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此前说:“显然,作为一家大型保险企业,中国人寿试图通过投资布局‘互联网+金融’。”(经济日报记者 陈 静)
(责任编辑:王炬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