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2014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后,引发广泛关注。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?如何促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?10月31日,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座谈会。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、焦点话题建言献策——
10月31日,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座谈会,围绕2014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、当前宏观经济特征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。委员们认为,我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积极的趋势性变化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应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放缓,引导和巩固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。
避免产能进一步过剩
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。由于产能过剩长期积累,相继投入形成的产能又在持续释放,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。今年三季度,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8.7%,与上季度持平,同比下降0.9个百分点,处于近4年来的较低水平。
受此影响,工业产品销售放缓,库存水平攀升,价格持续下滑,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。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说,9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5.1%,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7.2个百分点,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1.8%,连续31个月处于下降区间。
“从数据上看,我国一些过剩行业的投资并未明显减少。”政协委员、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、党委副书记杨凯生说,虽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,但前9个月,464种工业产品中有34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,产能过剩已经从传统产业扩展到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,个别行业实际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70%。
“我国有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属于过剩状态,如果不下决心淘汰一批产能,即便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,这些行业同样很难有复苏机会。”杨凯生认为,在目前稳增长要求强烈的背景下,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,遏制盲目投资的冲动,力求避免过剩产能的进一步扩大,否则,GDP增速放缓交出的学费也就很难收到应有效果。
以平常心看待投资增速
今年前三季度,受房地产市场调整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,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.1%,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.5%,比上半年回落0.7个百分点。
“总的来看,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处于较高水平,位于合理范围内。”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,投资增速的回落,对于钢铁、有色冶炼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过剩行业而言是个好消息,表明抑制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已经初见成效。
有关数据也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1.5%,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.9个百分点,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4.6个百分点。
李毅中表示,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是我国改善宏观调控迈出的一步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,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已经达到44万亿元,投资增长的基数十分庞大,不可能继续维持大幅度的增长水平。
“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投资增速,既要认识到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,使投资保持合理增幅区间,也要更加重视调整结构,提升投资效率。”李毅中说,如果继续扩大投资是为了拉动GDP增长,那么,这样做不仅会事与愿违,还容易出现盲目投资。
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成也表示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,宏观经济应该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提升上来,降低投资在GDP中的占比,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放缓,使投资、消费和出口的结构更加符合结构调整的方向。
李毅中还建议,当前,我国应适度加大物流基础设施、信息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;在掌握核心技术、关键技术的前提下,发展新兴产业,避免盲目跟风、一拥而上。
用改革化解企业融资难
今年以来,我国加快新的审批制度改革,并推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,有力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,市场主体数量出现“井喷式”增长。
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企业反映银行抽贷、压贷、停贷的现象增加,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仍然没有缓解。三季度,小微企业发生银行借款的年利率及费用率约为7.33%,比二季度提高0.1个百分点,明年借贷的平均月利率为1.92%,年化利率约为25.59%,比二季度提高了0.4个百分点。
政协常委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建议,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,一是要加快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,大力发展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,减少银行的贷款压力;二是货币政策要从数量调控逐渐转向价格调控,利用好利率市场化的调节手段;三是要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;四是要设法解决民间资金的阳光化问题。此外,要抓住当前物价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有利时机,降低利率,减轻企业融资成本。
记者了解到,为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,我国已经出台了银行定向降准、定向减息、支持企业科研开发投入等一系列政策,有些政策目前已经初见成效。
“出台的政策已经不少,关键是部门和地方要落到实处。”李毅中说,落实这些政策,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,但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,防止打折扣和不到位。
杨凯生则认为,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,应该下决心去杠杆,降低企业资产负债比例。他还表示,开办银行有明确的资本充足率约束,创立企业也应该将本求利,不能总是希望依靠借钱来发展。
降低地方债风险宜早不宜迟
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.1%,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.7个百分点。谢鸿光表示,今年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,加上房地产市场波动、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,我国财政金融领域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。
“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确比预期要高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,当前,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,土地卖不出去,地方上依赖土地财政的传统筹资方式很难奏效,债务压力变得更加突出。
“当前,我国应该加快地方债的制度改革,尽快化解地方债务风险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指出,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。因此,在增量债务方面,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地方债的方式,把地方债发行权限下放到市一级政府,使地方政府有规范的融资渠道。
而对于存量债务,魏加宁建议,应该趁财政日子比较好过时,抓紧时间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,避免将来问题更难解决。此外,他还建议成立一个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临时管理委员会,统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。
也有委员指出,目前我国面临的债务问题并非政府债务,而是企业债问题。北京大学原教授黄方毅表示,我国的总债务与GDP的比值为210%,但政府债的比值只有57%,企业债的比值则为130%。黄方毅说,解决企业债,实际上是去泡沫化和去杠杆问题;去泡沫时,要避免人为地用刺激手段挤破泡沫,形成新的风险。(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