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年轻的修道士加入一个要求谨守静默戒律的教团,所有人都要在修道院院长同意之后才能发言。将近五年后,院长终于来找这位见习修士,对他说:“你可以讲两个字。” 修道士字斟句酌,说了两个字:“床硬。” 院长慎重思量之后,答道:“很遗憾你的床不舒服。我们会看看能否帮你换张床。”
又过了五年之后,院长再次来找这位年轻的修道士,说:“你可以再讲两个字。”修道士仔细考虑了很久,说:“脚冷。”院长说:“我会考虑一下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在修道士入院十五年时,院长让他再说两个字。修道士说:“我走。”院长回答:“这样说不定好。自从你来之后,除了发牢骚,什么事也没做。”
就像这位年轻的修道士,过去你可能并不觉得自己经常抱怨。但现在你已经觉醒了,知道自己的确经常抱怨。
我有个爱好,就是表演抛接杂耍。我是从一本书上学会怎么玩抛接杂耍的,这本书还附赠了三个方形沙包,里面装了压碎的胡桃壳。沙包的形状与填充物的选择经过精心设计,确保沙包掉下来时不会滚跑。而隐含在这些沙包里的重要讯息就是——我们会掉下来。
多年来,我会在女儿的学校集会和其他活动上表演抛接杂耍,却一向婉拒才艺表演的邀约。抛接杂耍不是才艺表演,而是技能。才艺要经由陶冶栽培才能臻于纯熟,而技能则是大多数人只要愿意投注时间就能掌握的。
我表演抛接杂耍,人们经常会说:“我真希望我也会。”
对此,我的回答是:“你也能,只要你花时间练习。”
往往,他们会说:“我身体不够协调。”这简单的一句话,就使他们免于付出为掌握一种技能而应该做出的尝试与努力。其实,这个技能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掌握。
许多人在听说不抱怨的挑战之后,也会说:“我真希望我能做得到;但是我肯定做不到。”
胡说!变得不抱怨就像抛接杂耍一样,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技能。你只需要每次付出一点努力,就能很快收获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,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麦克的油漆球一样。
我曾经教人玩过抛接杂耍,而且我一向先拿不会滚跑的沙包给他们试,叫他们把沙包丢在地上。
我告诉他们:“现在,把沙包捡起来。” 他们便捡起来。
“现在再扔到地上。”他们也会照着去做。
“很好,现在捡起它来。”
“扔掉。”
“捡起来。”
“扔掉。”
“捡起来。”
我们会这样来来回回做很多次,直到他们开始厌倦这整个练习,并置疑“这和学习抛接球有什么关系?”为止。
我告诉他们:“关系可大了。如果你真的想学这门杂耍,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:你们要掉掉捡捡几千次,才能掌握这门杂耍的技巧。但是,”我还向他们保证,“如果你坚持练习,就肯定能够掌
握它。”
你只要不停地捡球。即使你已经累到不想再丢了,又气又恼,快要没辙了,还是要一次次把它们捡起来。即使别人嘲笑你,也要继续捡球。即使你看上去好像技艺有所退步,抛接球持续时间比之
前更短了,你也要继续捡球。你只要不停地捡球。
每当我要新学一种抛接招数,就会重回掉掉捡捡的状态。我学耍棒子时,我把一根棒子丢向空中,棒子落下时,木头把手重重敲到了我的锁骨,打出了一道红肿的痕迹。我于是把棒子丢进衣柜,认定自己肯定学不会抛接棒子。
那些把紫色手环扔到抽屉里的人也肯定认定自己做不到不抱怨。但是,如果让棒子一直在衣柜里积灰,那我就根本不可能学会抛接棒子了。于是大约一年以后,我又把那些棒子翻出来重新尝试。
我小心翼翼,当棒子的把手砸向我的时候尽力避开。由于我这次愿意不断练习,我成功学会了耍棒子。现在我不只会耍棒子,还能耍刀子,连燃烧的火把也照耍不误。
只要愿意反复不断地捡球、捡棒子、捡刀子、捡火把,任何人都能学会抛接杂耍。只要愿意移动手环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重新开始,任何人都能变得不再抱怨。
你可能会纳闷儿:“我所说的话,什么时候算是抱怨,什么时候又只是陈述事实呢?”记住,抱怨与陈述事实的区别在于你投注其中的能量。根据罗宾?柯瓦斯基博士的说法:“一项特定的陈述是否反映出怨气……取决于说话者的内心是否感受到了不满。”抱怨与非抱怨陈述,它们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一模一样的,但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。在“有意识的无能”这个阶段,你就是要察觉自己所说的话;而且更重要的是,察觉这些话背后所隐含的能量。
记住,即使你快完成二十一天挑战,你也不会获得什么奖励。事实上,我很怀疑那些声称自己开始练习一周后就能达到第七天的人。根据我的经验,那些人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抱怨。他们虽然戴着手环,但依然处于“无意识的无能”阶段。
根据我自己的经验,那些真的能够取得进步的人,都会像在我们的Facebook主页(www.facebook.com/AComplaintFreeWorld)留言的这位女士说的一样:“我十分钟前刚收到手环并戴上……但是,现在我就已经移动手环五次了。”一个小时后,她又留了一条言:“我已经移动手环超过十次了!”
我的回复很简单:“坚持下去,你走上正轨了。” 想要变得不再抱怨,不是赛跑,也不是仙丹,而是一种转变的过程。你是在学习、接受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,放弃一种根深蒂固的积习。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。
想要变得不再抱怨,就应该不再试图改变无法变更的事实。我写这一段内容时,正坐在加州圣荷西的火车站里。我的火车预计在早上九点发车,现在已经是早上十点半,而我刚刚得知,新的发车时间是中午十二点——晚点了整整三个小时。你读了我刚刚写的内容,可能会以为我在抱怨。
但是,我知道自己的能量是投注于当下的状态。我坐在火车月台上,享受着美好的春日早晨,品尝着美味的肉桂茶,同时将我所热衷的这分享给你。我非常快乐,充满了感激。火车晚发车真是莫大的祝福,因为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写作,让我能在美妙的环境里做自己喜爱的事。
嗯,那如果我不想等呢?说不定我会大声抱怨,对售票员发脾气,或是对周围其他人发牢骚。也许,我可以让发车的时间提早。这样有可能奏效,对吗?
当然不会奏效。
但我们却时常看到这种行为。火车会在它该来的时候到站,而那就是The most perfect的时刻。
近期我接受了一家电台的晨间节目专访,有位播音员说:“但我这工作就是靠抱怨来维生的——而且我靠抱怨赚来的薪水很高。”
我说:“好,那么,从一到十的等级来看,你有多快乐呢?”
他顿了一下之后说道:“可以有负数吗?”
抱怨可能在许多方面都能为我们带来益处,为我们赢得关注和同情;它甚至会为我们赢得收音机听众,但是抱怨所能带来的益处中却不包括快乐。
而你应当获得快乐,应当获得你所渴望的财富,应当获得令你感到充实、满足的友谊与感情,应当身体健康并且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。
你要知道: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,你都应当得到。
不要再找借口,快朝梦想前进吧。如果你还在说些“男人都不敢给承诺”“我们家每个人都是胖子”“我手脚不协调”“我高中的指导老师说我一辈子都一事无成”之类的话,那你就是让自己变成了受害者。受害者不会成为胜利者,你需要选择你想成为哪一种人。
抱怨就像艾皮斯坦(Epstein)的妈妈写的字条。还记得《欢迎回来,科特》(Welcome Back, Kotter,20世纪70年代美热门电视剧,由约翰?特拉沃尔塔等主演)那部电视剧吗?艾皮斯坦是这部校园喜剧里的一个学生角色,他常常带着字条到学校,借此逃避某些他不愿做的事情。字条上可能会写:“艾皮斯坦不能考试,因为他熬了一整夜在研究癌症的疗法。署名:艾皮斯坦的母亲”当然,这些字条都是艾皮斯坦自己写来以逃避考试和学校作业的。我们抱怨,是为了让自己脱身,以逃避冒险和其他行动。这些怨言听起来合情合理,却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口,就像影片里的字条,写的人其实就是提交字条的人——我们自己。
请你明白,我了解你也可能有过艰难甚至痛苦的经历,很多人都是一样的。你可以无止境地讲着自己的故事,坚称自己没有做错,不必对已然发生的承担什么责任,然后让它成为囿限你一生的借口。或者,你也可以想想弹弓的原理。
是什么决定了弹弓上的石头能飞多远?答案是:看你能把弹弓上的橡皮筋拉多远。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,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,并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战,而是去面对生命中的挑战。他们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,并借此来帮助自己成长。他们不向任何人陈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,而是寻找在困难挑战中转败为胜的机会。而且你看,他们找到了。他们把橡皮筋往后拉得远远的,结果也就翱翔得更高、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