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是滚滚东去的长江,耳畔是江汉关的钟声,武汉“年轻一代”企业家代表激情碰撞,共议抢抓城市发展新机遇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昨日,围绕市十三届党代会提出的“聚商育商工程”,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、创新型民营企业,市工商联携手本报举办的“2017·年轻一代迈向创新之路”微峰会在和记黄埔地产世纪中心举行。
文:长江日报记者康鹏祝洋
图: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
华源禾丰电力暖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萌:
老企业要从新角度融入市场
徐萌
徐萌在加拿大主修工程和经济,2013年底回国接手公司。
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,刚刚成立时,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。随着时代发展,市场在发生改变。
接手后,他才发现,仅仅在武汉市,竞争对手就多达两三千家,市场份额被瓜分得零零散散。
他表示,公司要了解市场动向,从新角度融入市场,需要前瞻性很强的经营型运作布局,并想办法创新,“但这种创新,不能一下子把步子迈得太大,应该在主业基础上,稳妥突破,太多例子告诉我们创新太快,会对主体造成不好影响,适得其反。”
他认为,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,在"一带一路"、长江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利好政策的激励下,武汉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,成为中心支点。
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,把握新形势,抢抓新机遇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。
中慧安顺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总经理童金海:
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敢于创新
童金海
童金海是农民的儿子,从学校毕业后,就找了一份汽车维修的工作当学徒,2001年回乡创业。
创业初期,没有钱请工人,他就自己动手修车、跑采购、买配件、搞接待、搞管理以及做一些简单的财务账。
经历过创业失败,目前,童金海的公司有员工一百多人,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链公司都在经营,且良性发展。
“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市场越来越透明,利润越来越低,客户要求越来越高,竞争也是愈来愈激烈。传统企业要及时转型升级、敢于创新、超越自己!”童金海说。
他在家乡流转了五百多亩荒地,成立了合作社,养殖鱼虾,种植果木花卉,改变了家乡面貌,同时带动了村民再就业。
同时,他成立环卫产品贸易公司,并招商引进了家居项目。“现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同类型产品。”
武隆农药总经理胡莹:
创新根植于“工匠精神”之上
胡莹
胡莹介绍,武隆农药的前身是武汉农药厂,是八大农药厂之一,老“武”字头企业。1958年成立,明年就是六十周年。
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,这家企业一直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,并不断研发符合中国需求的产品。 2011年以来,武隆引进了以色列化工集团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,这是一种质量好、纯度高、无害无残留的绿色肥料,深受农民喜爱。
胡莹认为,现在的世界进入一个迅速变换,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,我们并不缺少创新,但缺少贴近生活,经得起考验的创新。创新根植于“工匠精神”之上,是打造“匠品”的延伸。“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本就如同并蒂莲,创新是根本,品质是生命。”
旭东食品总经理何益臣:
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的需求
何益臣
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后,何益臣满腔热血,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企业,却发现自己有些纸上谈兵。
于是,他从公司的底层做起,向那些在厂里做了一二十年的老员工学习,常常泡在车间里,亲手操作并熟悉瓜子生产的每一个环节。
何益臣表示,要让家族企业长远发展,必先将其变成现代企业。“生产上启用精益化生产,财务上使用ERP系统,销售管理上使用红圈营销,企业管理上使用阿米巴模式……引进一套现代化的系统,将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实做透,并不断改进。”
接班时,父亲给他的一句话让他至今印象深刻: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人的意愿,经营人的意愿就是经营人的需求!满足人类需求,引导人类消费,推动人类发展与进步就是企业家的责任与义务!